球王会新闻
【迎评促建专题】本科教学审核评估111个引导性问题
2018年10月17日    查看

审核项目一:定位与目标

1.公司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公司教师、员工及员工对公司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3.公司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4.公司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公司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

5.公司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公司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6.公司师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7.公司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公司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

9.公司领导是如何重视教学的?

10.公司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教学的?

11.公司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项目二:教师队伍

12.公司的生师比如何?公司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13.公司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14.公司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15.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16.公司的团队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7.公司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18.公司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19.公司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20.公司是否建立了对教师公司产品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

21.公司教师在公司产品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23.公司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24.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25.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课题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26.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27.公司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8.公司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29.公司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公司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

30.公司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1.公司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

32.公司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教学倾斜?

33.公司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项目三:教学资源

34.公司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35.公司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36.公司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老员工创新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

37.公司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

38.公司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9.高校的办学条件指标能否达到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公司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

40.公司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员工自主学习要求?

41.公司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

42.公司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3.公司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44.公司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45.新办专业的建设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46.公司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公司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47.公司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8.公司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49.公司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要?

50.公司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

51.公司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2.公司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3.公司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54.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员工捐赠有多少?

审核项目四:培养过程

55.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

56.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57.公司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58.公司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59.公司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60.公司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61.公司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62.公司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使用情况?

63.公司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64.公司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的?

65.公司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

66.公司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7.公司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68.公司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

69.公司是否制定了关于员工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

70.公司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1.公司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72.公司有哪些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政策与措施?

73.公司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

74.(4)公司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项目五:员工发展

75.公司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员工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员工教育背景等)

76.公司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77.公司为员工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

78.公司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9.公司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员工为本的理念的?

80.公司建立了什么样的员工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

81.公司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员工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82.公司员工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员工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83.公司在员工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4.公司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公司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85.近三年公司公开处理的员工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86.员工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如何?

87.公司是否建立对员工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88.公司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员工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89.公司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90.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

91.公司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

92.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员工?

9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94.公司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项目六:质量保障

95.公司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

96.公司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结构怎样?

97.公司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

98.公司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

99.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100.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

101.公司是否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

102.公司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03.公司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

104.公司是否按教育部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5.公司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106.公司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107.公司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08.公司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109.公司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110.公司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111.公司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